close
自己做衣服 一針一線學創意2008/10/06 點閱:464 注重生活層面,人人都是服裝設計師。 芬蘭的基礎教育,讓孩子在手腦並用的同時,實現自己小小夢想,無形中也培養了生活技能。 「媽咪,老師說,下週二帶我們到市中心一家布店選購布料,我已經迫不及待要去了,」一年前,就讀小六的大女兒,回到家興高采烈地說。 隔天下課回家,她又開心地說,「媽咪,妳看!這是我自己選的布,米白色和草綠色圓點。媽咪,妳覺得如何?」 一邊又從書包裡掏出兩大張紙說,「媽咪,這是我的手繪草稿!」對於第一回自行設計並縫製屬於自己的夾克,她今晚在睡夢中必定是笑瞇瞇啊。 工藝課程 小學男女都必修 她對新課程滿懷期待,我也被她那股歡愉的心情所感染。當我滿腦子還在跟著她吱吱喳喳的話聲起舞,她突然說,老師交代,買回的布料要先泡水,然後一溜煙就不見人影了。 在芬蘭的小學六年基礎教育中,工藝課程(Craft)一向是不分男女學生都必修的一門課,它含括了木工(Wood / Technical Work)和織品(Textile / Hand Work)兩大項目。而這堂課到了七年級時,因為學生的設計、製作與組織能力,已經成熟到足以進入更具挑戰性的作品階段,因為每一項作業所需時間增長,許多學校就改為讓學生從木工和織品之中二選一;到了八、九年級,這項工藝科目,會依照學習的時數分配,而逐漸成為選修課程。 在這些工藝課的各種課程中,男女學生們可是真槍實彈的在動手鋸木材、操作各式機械設備、使用長短針打毛線、腳踩縫衣機等。 這些實際生活裡多少都會運用到的必備技能,已在芬蘭的基礎教育中,為年幼的學生打下「自己動手做」的扎實基礎。 以小學階段來說,老師們為了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學習進程,所以一個班級通常會分成兩、三個不同組別,這個學期,A組可能先上木工課,B組去上手工藝課。這其實只是配合現有的資源與空間,以及讓每個孩子在不同時期,學到相同課目,家長不用過於擔心誰先學、誰落後的問題。 學習很長遠 不論先來後到 在北歐,大家並不習慣去搶先、較勁,因為學習是一條長遠的路,先來後到不過是早晚的事,只要學校和老師們遵守全國課程綱要所制定的必修課程與節數就行了。 整個工藝課程讓學生能發揮創意的地方真不少,先從手工為主的織品設計談起。 大女兒進入小學六年級下學期之後,輪到她們所分的這一組上手工織品課。 一開學,老師先花了兩到四堂課向學生講解要製作的主題,也請孩子們自行決定與設計想要縫製的服裝樣式。於是每週二,每次兩節課,為期三個半月,她們這組輪到上織品與手工設計的學生,不分男女、不分資質的九個人,在工藝課中,學習走完一趟完整製作一件服裝之旅。 老師帶頭 專業布店選布料 孩子選擇了要設計一件有拉鍊的外套,當然也有同學設計了沒有拉鍊的套頭式外衣,而男女學生們要做的這款外套,其實正是現今芬蘭青少年流行穿的服飾,總之要讓孩子們覺得自己設計出來的衣服配件都夠酷,跟得上流行。 有了基本樣式後,老師在課堂中引導孩子去選擇個人喜歡的色彩,大家在設計草圖上標出顏色、註明各種長短線條、有無口袋等,就像是服裝設計師和裁縫師傅所用的圖稿一樣。 也因為外套是孩子自己要穿的,所以尺寸要精確,同學之間分工合作,互相丈量出胸寬、腰寬、臀寬,而袖長、背寬則是以專業的膠布加以丈量,再換算成實際所需的布料尺寸。至於細部設計,如色彩搭配、配件質材選擇等,都一一策劃好之後,老師就帶著孩子們去專業布匹店選布了。 因為我本身對這堂工藝課程很感興趣,所以早在幾個月前就跟大女兒的老師說,等到快學期末,也就是每位孩子的作品快要成形之時,我希望能有機會參訪實際上課情形。 男生踩縫紉機 神情專注 一到教室,就先看到班上男生正在專注地踩著縫紉機,為自己的外套繡名字,有的則相當認真地把外套兩邊的布和拉鍊抓在一起,然後將拉鍊縫上去。 我對於這幾位小六男生(芬蘭學制是七歲入學,所以他們當時已算是台灣的國一)能夠熟練地用著縫紉機,佩服不已。他們專注的表情和認真態度,絕不亞於打電動玩具的神情。 我也敬佩老師能同時指導每一位孩子,將這些成品表現出那麼有學生個人特色的風貌。 我也想起女兒有一次回來嚷嚷說,一位男同學在空閒時做了一條圍裙。當時我還問說,是他自己要穿的嗎?女兒笑呵呵地回答,「不是,是他要送給他爸爸的父親節禮物!」 在課堂裡,我還看到了粉彩色、水藍色、全黑色、純白色的各種既美又酷的少年外套,一時之間還真有點像是在設計學院。透過這幾個月來的各階段實作,看到每個孩子的創意在手中真實縫製出來,我領悟到,這絕對不會只是一堂工藝課而已。 當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在手腦並用的同時,實現自己小小「構想」;認識了布料材質、了解針織縫紉、落實腦中的巧思創意之餘,也驕傲地穿上了自己手工製作的服飾。 這個過程,啟發了多少腦細胞啊?更不用說男女生在小學階段,就能體會到手工製作的辛苦與付出,對日後遇見從事手工藝的專業人員,心底那分同理心與尊重感,將更真誠而實在。 基礎教育 學會了解與尊重 在芬蘭,不論男生女生,從幼小時期,就能有機會接觸不同領域的教育思維,絕對是持續邁向男女平權的最佳扎根之舉;雖然在日後生活中,男女或許仍然多少有別,而多數女孩子在自行選擇時,也會去選擇手工織品,而男生也可能偏向於木工、電工之類。 但基礎教育在初始階段,就有義務提供男女學生大家都接觸到相同的真實生活層面,與完整實行工藝、家事、技能課程的機會。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論性別讓孩子有機會認識不同的人生事物,除了可消除日後不必要的性別本位主義之外,也藉著課程內容的均等與平衡,讓孩子從小了解、尊重不同領域的工作與人,更能讓大家經由設計、製作自己要穿、要用的衣物過程,不知不覺中,養成上好專注這一堂課。基礎教育所能提供給孩子的,除了智育上的策勵精進之外,絕對還有更多更多在生活上,可以讓他們樂於其中,和樂於專注的事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 的頭像
    ali.

    Honey-Candy的異想世界

    a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